在數字化的浪潮中,勞動模范緊跟時代步伐,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入工作,實現生產效率的飛躍和勞動方式的革新,勞動的內涵與外延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即日起,本網推出系列報道,將鏡頭對准燕趙大地上那些新時代勞模,見証“光榮屬於勞動者”的嶄新篇章。
“五一”前,鐵路貨車車體檢修智能產線正式投產,機器人不知疲倦地揮舞著“手臂”,敞車的端側板輕而易舉地被它拆卸下來。中車石家庄車輛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武抬頭看著這些“金屬巨人”,三分緊張,七分期待。
“在過去,鐵路貨車車體切割完全依靠人工,不僅勞動強度大,且安全隱患大,質量也難以控制。”張建武介紹,如今,這條智能產線能夠實現狹小負載空間內的精細化與可靠作業,隻需要兩個工人坐在操作室裡看著電腦點點鼠標,每天至少能切割車體22輛,極大地提升了檢修效率與質量。
這是裝備制造業從“汗水流淌”到“智慧奔涌”的生動注腳。在整個生產線轉為自動化、智能化的過程中,勞動形態正悄然改變。
有時候看著現在的智能化程度,張建武還會回憶起在他剛入廠時,工人們憑借著腰間系根繩,不斷變換各種姿勢焊接的往事。“當時有些失望。作業環境、工裝設備是落后的,工人的勞動強度也很大。”那些在焊縫間綻放的焊花,化作他心中“用技術擺脫高危低效作業環境”的種子。
初心如星火燎原。2021年10月,中車石家庄公司經過多方調研,在張建武的帶領下,由公司工藝技術人員和一線技能員工組成項目組開始正式進行智能切割項目試驗,推動公司向智能化轉型升級。
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系統無法成像、切割軌跡偏離、無法起弧、切割過程斷弧、切割無法分離……但團隊絲毫沒有氣餒,靜下心來認真分析、仔細推敲,團隊成員將各種想法一一推演,在千百次的實驗、驗証下,問題逐一突破,最終實現了視覺控制下的敞車側牆切割。
功夫不負有心人。“團隊試驗研究歷時近2年的時間,經過上百輛敞車的切割試驗,對視覺識別系統、機器人系統、弧壓調高系統、人機交互系統、數控等離子切割系統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進行了驗証,為后續的研發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張建武介紹。
張建武現在仍保持著定期去車間巡檢的習慣,他的手掌撫過公司自主研發的公鐵聯運柴電一體冷藏箱用國產化制冷機組外殼,如同老農摩挲飽滿的稻穗。
工廠越來越“聰明”,但他堅信,這還遠不是升級的盡頭,還能更高效、更精確、更以人為本。“今年我們將繼續在智能制造上發力,加大對員工的創新培訓以及新產品新方法的研究應用力度,讓每個勞動者都成為技術的主人,為打造智能工廠貢獻力量。”
數據見証著轉型升級的豐碩成果。如今,中國高鐵動車組70%的空調、全國地鐵40%的空調、鐵路機車100%的空調都產自這裡。研發制造45英尺、搭載國產化制冷機組的柴電一體冷藏集裝箱已得到廣泛應用,並創造了榴蓮在箱11天“零”貨損的行業紀錄。
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張建武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捧著榮譽証書,張建武更願將聚光燈投向身后:“這是公司集體的榮譽,我們所有人都隨著智能化一起成長。這背后,是產業工人夜以繼日的代碼調試,是工匠對0.01毫米的極致追求。新時代的勞動者需要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以適應智能化時代對人才的需求。”
此刻的中車石家庄公司生產車間裡,工人正與機器人進行著“人機對話”。當陽光掠過空調機組流暢的曲面,映照出新時代勞動者的雙重身影——既是智慧工廠的駕馭者,更是匠心傳承的守望者。
在數字化的浪潮中,勞動模范緊跟時代步伐,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入工作,實現生產效率的飛躍和勞動方式的革新,勞動的內涵與外延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即日起,本網推出系列報道,將鏡頭對准燕趙大地上那些新時代勞模,見証“光榮屬於勞動者”的嶄新篇章。…
四月的沁河,流光溢彩。風過處,花香四溢,河面上泛起層層漣漪,碎金般的陽光洒落在水面,猶如一幅優美動人的畫卷。…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